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嬉闹三国在线阅读 - 第105节

第105节

    据说有次晏婴出使楚国,楚国人想要羞辱他长得矮,特地给他开了个小门,晏婴笑着说:“出使狗国,确实该从狗门进。”楚国人只好开正门迎他进去。

    晏婴历经齐灵公、齐庄公、齐景公三朝,始终对齐国忠心耿耿,屡次为齐国除去作乱权臣,自己不慕名利、不爱权势,哪怕有机会夺权篡位也第一时间还政于国君。

    这样一个人物的生平经历,与诸葛亮的人生理想是完美重合的。

    曹冲揣摩着《梁甫吟》背后的故事,开始为诸葛亮弹起了他最心爱的歌儿。

    荒野,坟地,杀人毒计!

    这个气氛必须要弹到位!

    曹冲才起了个头,诸葛亮就觉出有点不对。

    不,不止是有点不对,这调子跑得太远了!

    本来这曲子有几分凄哀之意,经曹冲这么一弹,俨然就有种夜深人静路遇荒坟、四周一片狼哭鬼嚎的感觉,虽说诗中确实有“里中有三墓”之句,可也没这种叫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啊!

    诸葛亮脑壳阵阵发疼。

    这,这是《梁甫吟》?

    可要是仔细品听,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原调在的。

    等硬着头皮把曹冲弹的整首《梁甫吟》听完,诸葛亮发现问题大了:他要忘记《梁甫吟》本来该怎么弹了!

    曹冲本人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跑调,他认为这是加工创作!

    曹冲收回抚琴的手,一脸期待地望向诸葛亮:“这首《梁甫吟》,先生您喜欢吗?”

    诸葛亮一阵沉默。

    他着实说不出违心的夸奖,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再弹唱《梁甫吟》。

    曹冲一看诸葛亮那表情,就知道诸葛亮也不是自己的知音了。

    他唉声叹气地跟诸葛亮说起自己在家练琴的经历,说他二哥三令五申让他单曲练习,让他满脑子好想法无法尽情发挥;老师也忙得很,总是给他示范一曲,就让他回去自己练习。

    人生苦短,知音难觅!

    终有一日,他会找到自己的知己好友!

    诸葛亮不想点评曹冲弹的《梁甫吟》,决定转移话题:“不知邓侯师从何人?”

    提到这个,曹冲就来劲了。

    他先说自己老师是荀攸,人特别好,就是有点严格,有时候明明是朝他微微一笑,给他的感觉却像是活阎王。

    接着又说起自己以后要给荀当女婿,荀是荀攸的叔父,算下来他跟荀攸又是同辈,可以兄弟相称的那种!

    这事儿都怪他老爹,看到个瓜就想拧下来!

    诸葛亮自是不知晓曹冲与荀家的婚约,听说曹冲与荀家人这乱七八糟的关系也觉曹cao着实乱来。

    好在曹cao乱来的事情多得是,多这一桩不多,少这一桩不少,倒没什么稀奇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荀攸此人虽声名不显,却是曹cao颇为器重的谋士,又出身颍川荀氏这么个世家名门,照理说应当不是泛泛之辈才是。

    这样一个人,怎么会把曹冲的琴技教成这样?!

    实在忙碌,可以不教;既然教了,理应用心!

    哪怕实在抽不出时间仔细教,至少也得检验一二再让他到人前弹奏吧?

    曹冲不知诸葛亮已经给荀攸的育人水平打了差评,又把话题转回《梁甫吟》上。他诚恳发问:“常言道‘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’,我自己弹得挺尽兴,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,也不晓得该如何改进,不知先生能否给我指点一二?”

    诸葛亮听了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一句,只觉颇为精妙。不过见曹冲随口而出,应当是偶然听来的俗语俚言,便也没有追问。

    可要他指点曹冲弹《梁甫吟》,诸葛亮又有些犯难。

    曹冲跑调跑得别具一格,每一个音都偏得很有特色,整首曲子虽变得面目全非,听下来却又浑然一体,着实不知该从何纠正起!

    最好的改进办法就是让曹冲换个脑袋,控制住他那自由发挥的魔掌!

    诸葛亮无奈地说道:“罢了,我给你弹一曲吧。”他着实不想再回忆曹冲方才弹的那首《梁甫吟》,亟需用原曲给自己洗洗耳朵和脑子。

    曹冲一下子坐直了身子,兴致勃勃地说道:“先生请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抬手随意地起了个头,接着便悠悠地照着原调弹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首《梁甫吟》从诸葛亮手中弹出来,少了几分凄切哀伤,多了几分潇洒从容。

    如今的诸葛亮年方二十八,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,哪怕是弹奏这种略带伤怀的曲子,也自然而然地涤净其中的凄哀,只流露出独属于青年人的锐气与抱负。

    曹冲坐在诸葛亮对面,听着这曲由诸葛亮弹出来的《梁甫吟》,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诸葛亮他们选择投效连安身立命之所都没有的刘备,必然有他们的考虑。

    对他们来说刘备就是他们心中的明主,他们绝不会背弃刘备,一如周瑜不会背弃孙策一样。

    诸葛亮若改心易志投了曹,便也不会是诸葛亮了。

    唉,这么大一个诸葛亮,可恨不能变成自己家的!

    曹冲静静听琴。

    一曲毕,诸葛亮正欲开口,却听人来报说周瑜来了。

    诸葛亮微讶,起身相迎,却见周瑜撩帘入内,笑着说道:“刚才在外面听到《梁甫吟》,我便知是孔明你在弹琴,特地在外头听完一曲再进来。孔明你这首《梁甫吟》,听来又精进了不少。”他说完了,才瞧见曹冲也在,奇道,“仓舒却是先我一步到此。”

    曹冲乖巧说道:“我听闻孔明先生擅琴,特地来向孔明先生讨教。”

    周瑜闻言笑道:“看来不止我一个人发现孔明琴弹得好。”他没看懂诸葛亮投来的暗示眼神,施施然入内落座,对曹冲说,“我没旁的爱好,就是爱听琴。不知你师从何人?”

    曹冲一脸坦然地报上师门,表示自己是荀攸一手教导出来的。

    荀攸荀公达,出自颍川荀氏!

    周瑜听说曹冲师从荀攸,更是来了兴趣。他说道:“刚才孔明弹了一曲,是不是轮到你了?”

    曹冲两眼一亮:“可以吗?”

    周瑜不明就里,含笑说道:“自是可以。”

    曹冲实话实说:“我弹得不太好。”

    周瑜说道:“你年纪尚小,自然不可能尽善尽美,只管放开了弹便是。谁不是从生手练成熟手的?”

    诸葛亮来不及阻止周瑜,只得叹着气做好了再次遭受曹冲琴音摧残的准备。

    也罢,这次至少有周公瑾作陪!

    第104章 【忒不要脸】

    曹冲不知周瑜的喜好,一时竟不知该弹什么好。

    “周将军喜欢什么曲子?”曹冲决定直接问周瑜本人。

    诸葛亮想起自己心爱的《梁甫吟》,差点没忍住开口阻止周瑜回答。

    周瑜却不知诸葛亮的复杂心情,更对曹冲特别的琴技一无所知,他考虑到曹冲年纪不大,会弹得曲子应该不多,想了想便笑道:“可曾学过《蔡氏五弄》之中的《游春》?”

    曹冲一听,这个还真学过。

    所谓的《蔡氏五弄》,就是蔡邕在游览鬼谷时所作的五首曲子,包括《游春》《渌水》《幽居》《坐愁》《秋思》五首曲子。

    作为当代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,蔡邕交游广阔,随他学琴的人也多,哪怕后来他身死狱中,依然有不少人在传习他的琴曲,他所著的《琴cao》更是被不少人拿来当教材。

    比如荀攸教曹冲的时候,就曾经拿这些时下流行的曲子来教曹冲入门。

    不过乐理这种事,大多时候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,曹冲这样的天赋流选手,荀攸觉得自己能教他的着实不多,所以大多时候都捏着鼻子随他去。

    主要是,曹冲学得不是不快,基础的东西他早学会了,自己对着谱子就能弹得像模像样。

    他更不是记不得谱子,事实上他记性好得很,寻常谱子基本扫几眼就能记住,逼着他好好弹他也能顺顺溜溜地弹下来。

    可他就是不爱好好弹。

    对这样一个学生,荀攸能有什么办法,总不能一天到晚盯着让他调子别瞎跑。

    周瑜不知道荀攸的苦处,坐在一旁等着听《游春》。

    这曲子算是《蔡氏五弄》里头最欢畅的一首,讲的自然是春光明媚,众仙出游,整个曲子的意境天然带着几分仙气。

    曹冲把谱子在心里过了一遍,感觉问题不大,信心十足地弹起了这首当代流行曲目。

    春天,生机勃勃!

    神仙,神通广大!

    所以,整首曲子既要透着一股子蓬勃朝气,又要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神秘!

    曹冲开始倾情演绎自己心目中的《游春》。

    周瑜本来噙着笑在听,听着听着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。

    曹冲弹的这首《游春》,也就起调还算在调子上,再往后就是忽快忽慢、忽紧忽驰,时而骤然压低,静得让人以为要结束了,时而又莫名高昂,吵得人耳朵发疼。

    如果要他指出哪里错了,那么可以说是每个音都错了!

    偏偏曹冲弹得十分投入,表情看起来充满自信,周瑜想喊停都不知该如何开口。

    周瑜的余光扫向诸葛亮。

    诸葛亮一脸的生无可恋。

    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,诸葛亮的表情变得更为无奈,眼神里的意思大概是“我刚才试图阻止过你,是你自己没有领会”。

    周瑜出身于世宦之家,族中出过好几个太尉。孙策少年时举家搬到他们家乡,周瑜还曾大方地腾出一间大宅子送给孙策住,可见他们家家底十分殷实,说是在锦绣堆中长大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这种出身的周瑜,涵养自然是极佳的。

    对于曹冲这种弹琴弹得很糟糕、偏又很有表现欲的少年,周瑜觉得自己应该宽容一点,不能用太高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半大小子。

    于是在短暂的、无法控制的僵硬之后,周瑜很快又恢复了以往的风度,耐心地听完了曹冲这首面目全非的《游春》。

    等曹冲一曲弹完,周瑜才问道:“这是你老师教你的吗?”

    曹冲还是很有良心的,没有把锅扣给荀攸。他虚心答道:“不是,是我自己琢磨的。”说完他还给周瑜讲了自己的理解,表示自己的改编思路,并说自己一直认真理解和揣摩接触到的每首曲子,争取每次弹奏时都能有不同的发挥!

    周瑜听明白了,曹冲是想往曲子里注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。

    不能说这种想法不对。